80岁的快乐老人用书法
演示汉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谈汉字的故事
汉字趣谈:旨
"旨"(zhi3),这是一个会意字。
甲骨文的"旨"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形,上部是是一个侧身直立着的人(被招请的上帝神灵),下部是一个"口"(此处表示"甘",即美味,在甲骨文里"口"和"甘"常混用),这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上帝神灵的仪式,即用美味佳肴招请上帝神灵享用。一说,上部是"匕"的象形,即上部是一把"湯勺",下部是一个"口",意为将美味用"勺子"送到嘴巴里。
周朝早中期金文的"旨"字承续甲骨文字形,周朝晚期和春秋时期的"旨"字是在下部的"口"中增添了一点,强调"口"中有物(美味佳肴)。小篆上部是一个"匕",下部是"甘"字。隶书发生讹变,在《白石君碑》中上部写成"亠",下部写成"日",楷书则写作"旨"。
"旨",《说文解字》释:"旨,美也。" 意为味道鲜美。《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 汉.晁错《论贵粟疏》:"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旨"由味觉的感受延伸指意思,意图。如"主旨、要旨"等。
"旨"的后起之义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注意]甘,旨的区别。"甘"除了有泛指美味外,还含有甜的意思。现代汉语里"甜"的之义,在秦代之前多用"甘"表示。"旨"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味美好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