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一种故意违背客观事实或逻辑事理,对所叙写的对象内容进行极力夸大或缩小,其重点在于主观情意的抒发。

夸张是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在李白的诗里,就有不少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对头发长度的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瀑布高度的夸张;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对雪花的夸张……

运用夸张的手法,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比如上面的“白发三千丈”,就是属于对事物的极力夸大,充分凸显了诗人的愁苦之情,使读者为之触动。

还有一种夸张是把事物极力缩小。例如在《走宁夏》一文中,作者写道:“一个公园两只猴,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就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把过去的城市描述得非常狭小,与今日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过,夸张不能乱用,用得不好就会让人感到虚假。那么怎样才能恰当地使用呢?

还是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01

真情实感

夸张的使用必须是情意的自然流露。

也就是说,虽然文章的语言是夸张的,但其中的感情却是真实的,如果虚情假意,很容易让读者看出破绽。

02

不能让人误会为事实

夸张的运用不能让人误以为是事实,也就是说,必须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是在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是夸张,如果写成“白发一米长”,就很容易让人误会成事实。但其实作者只是想夸张一下,这样就容易让人认为是在撒谎。

03

需要有事实基础

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可见,在夸张之前,首先需要有一点事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否则,就变成了没有边际的虚假描写。

监制/朱戈倩

审核/吴 莹

编辑/李益莎

-END-

音乐考级精彩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