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一座老城,一条老街,一段历史,叙说着几代人的故事,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着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的独家记忆……而艺术家王海宁,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下那段生活,用画笔保存下那段时光。5月14日,青岛市市北区海泊路 43号洛川家美术馆内,王海宁的35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画作,展现了他40多年前的“行迹”。

王海宁的画展“行迹”在老街展出最为合适。

王海明的好友李明先生讲述道,在那个年轻的王海宁经历过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时间发条是与精神诉求捆绑在一起的,或者说,对物质性的无视,造就了精神性的迸发,并将一种舍我其谁的狂妄,落实在画布、颜色、文字、声音、器物与身体上。就包括王海宁在内的一些绘画文本展开测量,模仿、幼稚、直接自无需掩饰,但真诚、坦率与纯粹,同样昭然若揭。热情与冲动,理性与探索,颠覆与超越,无疑是这些早期文本的最显著的价值指向。这是王海宁的符号,也是一代时代的标识。四十年过去,改变与被改变,成熟与被成熟,不可避免。再回首,去除岁月的斑驳,王海宁这些绘画文本充盈着的年轻活力,依然能够感染我们,依然能够让我们从中捕捉到成长的真实印记,不论莽撞还是生硬,不论肆意妄为还是蓄势待发。这也许就是这个展览所要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所有的阐释,离开了这个核心,都会削弱其生命力与时代意义。因为,艺术史的库存,从没有循规蹈矩者的位置。

展览展期持续到5月22日。

艺术家王海宁的自画像。

人们前来观赏画展,寻找回忆。

1982年的人物作品。

王海宁的老友前来观看展览。

王海宁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

一名年轻人驻足观看。

关于老房子的画作与窗外的景色。

作品展出现场。

这是一件1981年画的人物作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