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摄”是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是韵中最大的概念。宋元人把广韵206韵合并为16摄,凡是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韵就归为一摄,每个摄用一个代表字来称呼。
十六摄分别是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摄。其中通、江、臻、山、宕、梗、曾、深、咸有入声,止、遇、蟹、效、果、假、流没有入声。深、咸摄的入声收[p],臻、山摄的入声收[t],通、江、宕、梗、曾摄的入声收[k]。
一二三四等俱全的是蟹、山、效、咸摄,其余十二摄都不全。具体情况如下:通摄只有一三等,江摄只有二等,止摄只有三等,遇摄只有一三等,臻摄只有三等,果摄只有一三等,假摄只有二三等,宕摄只有一三等,梗摄只有二三四等,曾摄只有一三等,流摄只有一三等,深摄只有三等。它们具体包括:
(资料图)
1.通攝 包括東冬鍾(舉平以賅上、去、入。下同)
2.江攝 江
3.止攝 支脂之微(陰聲韻目無對應入聲。下同)
4.遇攝 魚虞模
5.蟹攝 齊佳皆灰咍祭泰夬廢(後四韻沒有相應的平、上聲韻)
6.臻攝 真諄臻文欣魂痕
7.山攝 元寒桓刪山先仙
8.效攝 蕭宵肴豪
9.果攝 哥戈
10.假攝 麻
11.宕攝 陽唐
12.梗攝 庚耕清青
13.曾攝 蒸登
14.流攝 尤侯幽
15.深攝 侵
16.咸攝 覃談鹽添咸銜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