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断舍离」从理念阐述以及行为指导都近乎“儒释道”三家提及过的「止境」,从字面上分析「断、舍、离」的每个字的词性和用法都是求「止」而未止,「断舍离」的基本目的就是达到「止境」的瞬时存在。

「断舍离」是断念、舍奢、离物,于「止境」而言是止执、止欲、止情。「断舍离」不是教人单纯地修持「止境」,因为为了「断舍离」而断舍离的人必然是忧郁的,人生的哲学都是追求幸福和快乐的。

「断舍离」的高阶目的是达到「止境」的长久存在,这时的「断舍离」不会在纠缠人的行为反复上,而是对自己不时跳动的违背「断舍离」的信念的想法地克制。人在断舍离中,会生出对美德的依赖,只有拥抱美德人才不会在「断舍离」中备受煎熬。

「断舍离」的纯粹哲学指引应该是让人“忘记”「断舍离」,通过对「断舍离」的感悟和实践人渐渐培养出一种更高贵的气质,人无需贪求外在的、物质的事物来填充干瘪的自我,「断舍离」让人是剥除自身边的伪物、劣物、虚物,而已转变成热爱真物且自我丰获的人是无需在对「断舍离」挂怀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