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起始。


(资料图)

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

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

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至此,冬季伊始。

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立冬节气就划分为:一侯水始冰,二侯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立冬时,水上开始结冰,不过水只是初凝,冰结得并不坚固。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土地开始凝寒,慢慢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古时,立冬这天,天子要率群臣到郊外迎冬,赏赐大臣冬衣御寒。

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安抚、慰问孤寡之人。

而在民间立冬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 迎 冬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立冬日天子要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 祭祖饮宴

冬天是收获收藏的季节,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 贺 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时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但有些活动,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