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甲骨文专业研究生的李莹,
【资料图】
发视频吐槽专业“冷门”,
一毕业专业方向都没了,
却意外成安利视频,
网友纷纷表示想学,
也有不少人希望李莹能坚持下去,
“为往圣继绝学”。
这个“全网最冷门专业”
到底有多“冷”?
晦涩难懂的甲骨文,
又是如何被解读的?
视频中,
李莹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甲骨文的用途,
并讲到:
“每个汉字之所以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轨迹。”
在李莹的视频中,
科普了不少关于甲骨文的知识。
比如甲骨文每个字,
都有造字故事,
也有字形的演变过程。
网友表示,
研究甲骨文不愧是
“探究汉字的生命轨迹”。
比如,
两个字讲三千年前的一场车祸,
左为倾覆的“车”,
右为事故后损毁的“车”,
这是商王和臣子驾车猎取犀牛时,
发生的车祸。
再比如,
古人看日落也能顺便造个字,
太阳落入丛莽,
便有了“暮”,
而“暮”字的多种写法,
与书写者所处的观察环境相关。
还有用甲骨文写的“情书”,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名字,
在甲骨文中出现了200多次,
这代表武丁在占卜时,
对妇好时时挂念。
而作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女性将领,
妇好出征,
也被甲骨文记录了下来。
她还举例了甲骨文中“斗”字的由来:
“斗”的字形如同两个人拿着兵器战斗。
秦朝篆文将“斗”字,
统一成下面的样子——
后来,
楷书又把“斗”字变得更加方正,
便于书写。
近代简体字改革后,
这个字被改用同音字“斗”来代替,
李莹说:
“斗”字本来的形象,
是一个舀酒的勺子,
是度量单位,
起初并没有争斗的意思。
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
这个被吐槽最“冷门”的专业,
逐渐引起关注和讨论,
李莹满是意外和惊喜:
“从来没想到,
会有这么多人对甲骨文感兴趣!
有很多家长和老师留言,
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化。”
介绍甲骨文的视频看着有趣,
其实每一个字被破译的背后,
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坚持。
李莹形容她看到的甲骨文学者做研究时,
“小小的办公室堆满了书”
“一个人,一间屋子,一辈子”
“99%的无用功换来1%的突破”
这是需要强大的信念感支撑的。
据李莹介绍,
她那届学古汉语专业的有4个人,
但只有她一个人学甲骨文,
由于导师今年要退休,
倘若学校一直招不到研究甲骨文的老师,
这个专业方向就只能暂停了,
这些细节都在佐证着
甲骨文这一专业方向的“冷”。
▲只有李莹(右一)等四个学生的毕业照
研究生毕业后,
李莹几乎找不到和甲骨文相关的工作,
于是决定开设视频账号,
成为了一位知识分享博主。
随着视频的不断走红,
李莹意识到,
原来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有很多,
她也逐渐找到了职业方向:
用另一种方式传播自己热爱的文字,
“这个时代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我想用这种方式传承古文化。”
为了挖掘甲骨文所蕴含的乐趣,
李莹会特意去找背后有故事的“字”,
再结合网络热点把科普做得妙趣横生。
对于类似甲骨文这些“冷门绝学”的研究,
本身确实不会直接产生社会经济价值,
但它在探究汉字的生命轨迹
和人类最初的文明方面
带来的价值却是远远不可衡量的。
这也是为什么
中国文字博物馆会奖励10万,
去鼓励社会学者们破译甲骨文,
因为哪怕只是成功破解了一个字,
就有可能激活一个更为广阔的古代世界,
这对于史学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遗憾的是,
有价值的研究却不一定能摆脱
“冷门专业”的桎梏,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师资储备不足、
人才培养周期长、研究枯燥繁琐、
没有太多专业对口的工作等。
专业的冷热是相对的,
但都是社会必需的,
需求旺盛的理科、工科等行业,
当然需要大量的储备人才,
但类似甲骨文、考古等传承中华璀璨文明的专业,
也同样需要有人能皓首穷经,
用十年磨一剑的心境去探寻研究。
李莹说,
在甲骨文相关的视频走红后,
有很多网友私信她想学习甲骨文,
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启示:
古文化的发展传承也可以,
用一种新的、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推广,
新技术新平台
或许能为其厚重的生命赋予崭新的活力。
▲市民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中
参观刻有甲骨文的卜甲
图片来源:新华社
甲骨文本身具备
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对于它的研究需要代代传承,
希望相关专业行业能够设计合理的制度,
建立更理性的政策保障,
以及可以看得见的发展前景,
以此鼓励更多有兴趣的年轻人,
选择这一专业,
沉下心来从事这些研究。
这样的“冷门”专业,
你愿意学吗?
文/图|综合自央视新闻 光明日报 人民网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推荐内容
焦点热文:甲骨文专业?她吐槽这个“全网最冷门专业”,没想到…
去世1600年,依然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当前视点!“我自杀和任何人没有关系”,品读诗人海子的一生
热讯:沪上旧书市|闲话地摊文学
当前聚焦:一个城市为何少不了跳蚤地摊市场?
妈妈,希望你去过你想要的人生|素人采访计划
最新:伤风败俗?她穿和服赏樱,你穿古装穿越,大家都有美好的照片!
【焦点热闻】6000字长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袭人
全球热讯:一下沙,北京就成了北宋!古诗词里的沙尘天气有多可怕?
关注:瞬息全宇宙:全球化时代电影文化隔阂如何跨越?
央视痛批,谁在制造“绝望的文盲”?
历史上的今天:北宋文学家苏辙出生
环球百事通!上野千鹤子的婚姻,狠狠打了日本的脸
资讯推荐:这些“打工人”为何爱上写诗?
全球今亮点!别煽动焦虑了,GPT-4还取代不了你
世界观察:中国古代买到假货怎么办?揭秘古人的打假攻略
焦点讯息:宋朝到清朝为何成了造假巅峰?是科学技术进步,还是道德滑坡?
每日简讯:大连理工出版社回应图片选取不当:回收并销毁,追责相关责任人
天天热消息:伍迪·艾伦:我差点就成了一个运动员
资讯:怀念|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之光
焦点简讯:杨紫琼们胜利背后,是一代好莱坞亚裔电影人的漫长等待
热消息:首位奥斯卡亚裔最佳女主角!杨紫琼的多重宇宙
当前要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去世 终年88岁
动态:女孩间,那些看不见的隐性霸凌
《红楼梦》:通灵宝玉那么大一块,贾宝玉是怎么含着出生的?
今亮点!植树节|6种树木,20首诗词,扬起百样情思
南宋词人姜夔:自学成才,写下传世梅花词,与辛弃疾友善,却一生无缘科举
当前看点!杏花,不仅仅是妖娆
世界微头条丨今天只做一件事:等《黑暗荣耀2》
每日观察!一个香港女孩困在韩国邪教里
河南方言:表面“土味”,背后“优雅”
今天妇女节,但我不想祝你快乐
段誉比慕容复到底好在哪里
聚焦:要想催生,先让打工人下班
【独家焦点】ChatGPT 可以被培养成作家吗?
历史上的“大嫂”们,一个比一个狠
博物馆美术馆探路美育新发展
幸“蝠”在哪里?
想退学去传承非遗?达咩!
天天快报!古文字讲述南越国故事
博物馆里赏瑞兔
环球焦点!你好 我的城丨新年说“兔”
焦点滚动:殷墟,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
看月兔捣药 祈福平安健康
“兔”个吉利!来云博寻一只“文物兔”
世界热议:吉兔纳福丨藏在文物中的兔子
兔年说兔|这只兔子帅!兔首龙身
环球快消息!博物馆里过文化年
春自卯时报起 福由玉兔奉来
天天观热点:“潮”兔出没!快来西安“兔”个热闹!
-
2021年清明档总票房达8.17亿元 创中国影史同期最高纪录
-
青海省十年间累计投入1.38亿元经费用于长城保护工程
-
广州:决定每年9月为“羊城慈善月”,全力打造慈善之城
-
江苏尚湖搭建百姓戏曲大舞台,深受百姓喜爱
-
重磅消息!青海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浙江余姚推出多项举措,保护挖掘河姆渡文化
-
埃及文明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首日售票超800张
-
清明节期间北京组织开展超千场公共文化活动
-
盘点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公益展开幕 展示星星的孩子内心世界
-
淮北市博物馆 述说运河繁荣
-
川渝将共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推动两地非遗传承发展
-
年轻人文化自信不断提高 带动传统文化出圈
-
文物资源管理出新规 禁止赠予出售
-
淮北博物馆再现大运河文化 让游客梦回千年
-
传统古风吹向年轻人 逐渐形成庞大消费市场
-
非遗工艺“花丝镶嵌”展正式开幕 展示百件珍品
-
全球艺术市场曝出最大新闻 数字艺术作品拍出高价可以吗
-
《大三国志展》武侯祠博物馆开展 展示三国文化源流
-
烧毁原画4倍价格卖出电子版?网友:不能理解
-
非遗文化走进学生课堂 织锦工艺让孩子叹为观止
-
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唐诗,让唐代的历史形象愈发生动
-
口袋书重出江湖 这些“儿时回忆”值得收藏吗
-
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引发思考 如何形成独特之美
-
法国拍卖会新消息 梵高一未曾公开画作千万欧元拍出
-
为保护文物 故宫周边院落申请退租启动
-
速看!古代动物玉器解读
-
故宫贴落采用现代科技复原 书画类文物迎来新生
-
古典音乐可提高工作效率 这个新发现是真的吗
-
凡土陶笛让你静享美妙旋律,冲散心中的焦虑
-
关于戏曲传承的争论 伪命题是要不得的
-
艺术展览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 为何引发爱好者不满
-
法国卢浮宫在线展示全部馆藏文物 提供多项语言服务
-
古生物学家在内蒙古宁城县发现1.25亿年前“宁城中华草”
-
巴黎大皇宫启动修复工程 工程预计耗资接近5亿欧元
-
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开启 为何进展这么慢
-
100年前,陈嘉庚在厦大奠基石下埋下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词
-
国博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亮相 展示千年服饰变化
-
170余件(套)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出 让人目不暇接
-
民间收藏家与他的“博物馆”:一同走进古绣背后的文化符号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最重要画作”拍卖落槌 以700万英镑成交
-
财务危机难解 英国皇家歌剧院被迫拍卖画作
-
这件残缺的黄金面具引起考古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
王安石文集三卷孤本进行拍卖 收藏爱好者不容错过
-
盘点考古学家最想破解的三星堆谜团
-
苏州园林网上司法拍卖 不能改变园林布局你还愿意入手吗
-
湖北一画家绘就两米长战斗画作——《血染襄河》
-
中国篮球历史文化藏品展落幕 展会持续101天
-
广东省博推出《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首卷
-
花费65万元买藏品上当 入手收藏品务必要小心
-
《神奈川冲浪里》等近百幅浮世绘藏品在京展出 展示江户城市文化
-
西泠印社展出一批受赠藏品 为改革以来规模最大捐赠
-
业内鉴宝催生诈骗套路 这些连环套千万别上当
-
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 考古“出圈”并非第一次
-
著作权保护“创作性的劳动”
-
民间球拍收藏馆揭牌 展示网球文化演变史
-
《唐宫夜宴》强势闯入人们的眼中、心中
-
七旬老人收藏全套“一五”宣传画 科普价值和意义重大
-
国家文物局: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3.6万多处
-
最新消息:革命圣地延安将启动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城
-
清明假期 北京紫竹院公园举办民俗互动活动和传统文化展览
-
惠灵顿街头艺术节在新西兰首都举行
-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研究展”亮相陶溪川,千万别错过!
-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2020年入馆观众达160万人次
-
清明小长假期间,四川各大博物馆游学参观热度飙升
-
花丝镶嵌工艺成热门手艺 你对这些艺术品了解多少
-
木偶艺术开启多地巡展 非遗艺术品彰显独特魅力
-
第十五届海峡艺博会即将举办 线上展会让人期待
-
“听你说”孤独症儿童画展举办 呼吁更多公众关爱孤独症群体
-
人工智能涉足艺术领域 创作“没有灵魂的艺术品”能被大众接受吗
-
佳士得首推数码艺术品4.5亿成交创纪录 成为艺术史上分水岭
-
艺术品市场转向线上交易 网购藏品靠谱吗
-
艺术品估价是如何进行的 拍卖行又是如何权衡
-
中国艺术品海外现身引关注 掀起新一轮海外淘宝热
-
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 全民收藏下市场还需泼点冷水
-
日本举行松茸拍卖会 一颗松茸拍出9.5万日元高价
-
三方明清玉玺将登苏富比春拍 估价为拍卖史上最高
-
藏品有了这三个特点 才算是能够达到收藏级别
-
收藏家兰州展数百件藏品 精品砚滴让人目不暇接
-
收藏家“东张西望三十年” 藏品给人带来视觉盛宴
-
香港苏富比在沪举行春拍预展 多个拍品让人大开眼界
-
苏富比拍卖运动鞋 什么鞋才能登上拍卖行
-
苏富比春拍预展落地深圳 展示珍稀艺术品
-
苏富比香港秋拍落幕 总成交额惊人达30亿港元
-
中国古董碗现身庭院拍卖 来历成谜拍出72.2万美元天价
-
苏富比发布财报亏损略重 但在线拍卖前景可期
-
香港蘇富比首度举行深圳预展 把握大湾区商机
-
苏富比线上拍卖落幕 艺术品拍卖转移线上或成新趋势
-
“鉴宝拍卖”陷阱越来越多 收藏者鉴定藏品务必小心
-
“鉴宝陷阱”让人防不胜烦 一条龙诈骗还需收藏家擦亮双眼
-
中国收藏家协会“2021走进湖南•中国钱币收藏研讨会”在长沙举办
-
庆祝中国申奥成功20周年 惊现尾三同特种母版纪念钞大全
-
大国巨匠唐一文美术成就展于湖南举办
-
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倒计时10天!
-
刘启胜:尾声
-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
妈祖故里迎元宵
-
【插画】Little画集
-
过年看非遗丨石阡仡佬毛龙节
-
影像 | 雄安制鼓人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