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欢迎关注

南宋张即之《华严经》册残卷,楷书,纸本册页,一册六页,每页纵18.2cm、横11.7cm。共203字,无款,但有梁巘鉴藏印,安徽博物院院藏。经折装,经文共四页,部分字残,总体清晰,品相好。

::张即之(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政治家,字温夫,号樗寮(chū liáo)。是南宋书坛首要人物,《中国书法发展史》宋六人,张即之在内,另五人为北宋四家与宋徽宗赵佶。

::北宋四家是指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梁巘(yǎn)(1710年—1788年后),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亳县(今安徽亳州)人。清朝著名书法家。

此经卷虽残而不全,亦实能反映张即之书法楷书之面貌。此卷有界格,然界格大小不一,依字之结构大小而定,略有参差变化。其字入界格,上下鼎齐,故字距略小,行距略大。此经卷笔法极为熟练,似乎日以抄经为课,故能如此精熟。起笔尖锋,杀纸甚深,鲜见受褚书影响;行笔直截,较少提按,故能刚健猛利,中直劲挺;收笔略按,形状方切,亦是唐人之法度;结构或疏朗,或中紧,依字之自然形态变化,此其优长,不落窠臼。此卷亦其常书之题材,故能精伦,老劲疏淡,而亦因其熟,不免韵致稍欠,是为小憾。

::窠臼(kē jiù ) 多比喻文章或其他艺术品所依据的老套子。

【释文】

{}内文字为残缺补充内容

《华严经》此段译文附文章底部

了达其根本,于中无所见。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议,种种诸色相,普现十方刹。身亦非是佛,佛亦非是身,但以法为身,达一切法。若能见佛身,清净如法性,{此人}于佛法,一切无疑惑。若见一切法,如涅槃,是则见如来,究竟无所住。修习正念,明了见正觉,无相无分别,是名法王子。”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徧观十方而说颂言:“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