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道德经》通解·章卅五
原文以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为主。红色字体为原本残缺、后人校补。
原文: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友弱胜强,鱼不脱于潚,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注释:
将欲拾之:拾,本义为捡起来,引申为收拾、收敛、整理。☆将要收拾起来的东西。
必古张之:古,过去、以前。张,本义是把弦安装在弓上;引申为开、拉弓弦、展开,使聚集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必然是以前分开的。
必古与之:与,交往。上一句的“去”是指离开某个人,与某人断绝交往。☆必然是以前交往的。
是谓微明:微明,小聪明,基本明白了事理。☆这就是基本明白了事理。
友弱胜强:友,是指众、多。☆众多的弱小可以克制强大的东西。
鱼不脱于潚:潚(sù),意思是水深而清澈。☆鱼儿离不开清澈的深水。
邦利器不可以视人:视,看着、对准。☆国家的利器不是用来对准人民的。
通解: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
将要收拾起来的,必然是以前分散开的。将要变弱的,必然是以前强大的。将要离开的人,必然是以前交往的。将要夺取的,必然是以前给予的。这就是基本明白了事理。
★用四个排比句,强调事物的相对性。事物及其运动变化总是相对的,是用现在的比较以前的。如果现在的和以前的不同,就是变了;如果现在的和以前的相同,就是没变。明白了事物的相对性,就算是基本上明白了事理。如果不能明白事物的相对性,那是毫无智力可言的。
绝对不能片面的、孤立的看事物;否则必然会夜郎自大,会很快遭到惩罚。
友弱胜强,鱼不脱于潚,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众多弱小可以克制强大,鱼儿离不开清澈的深水,国家的利器不是用来对准人民的。
★鱼儿相对于水分子来说是非常强大的,但鱼儿离不开水。国家的利器相对于民众来说是非常强大的,但国家离不开民众。
强大生于弱小,强大离不开弱小;否则就没有强大。
智叟是不会移山的,只有愚公才能移山;圣人总是认为自己愚蠢,总是为小不为大,反而能成大事。聪明人则相反,总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
译文:
将要收拾起来的,必然是以前分开的。将要变弱的,必然是以前强大的。将要离开的人,必然是以前交往的。将要夺取的,必然是以前给予的。这就是基本明白了事理。众多弱小可以克制强大,鱼儿离不开清澈的深水,国家的利器不是用来对准人民的。
主旨:
强调事物的相对性。提醒人们不要自大,更不要自以为聪明。
提醒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你们连愚蠢的资格都没有,不过是一个拥有条件反射的生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