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北大上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到张岱年先生家,请教读书法,张先生说,先看《荀子》。为什么呢?因为《荀子》在难易之间,一开始太难的不容易看,太简单的,比如看《论语》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要培养、训练自己,最好是从《荀子》入手。那时候《荀子新注》还没有出来,我就去琉璃厂,十块钱买了王先谦的《荀子集解》,线装书,已经没有函套了。买回来后,按照张先生的建议,拿红蓝铅笔一边圈点一边看,同时参看郝懿行的《荀子补注》。第一学期除了上课,我就看《荀子》,细细地看了一遍。
1978年在北大上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到张岱年先生家,请教读书法,张先生说,先看《荀子》。为什么呢?因为《荀子》在难易之间,一开始太难的不容易看,太简单的,比如看《论语》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要培养、训练自己,最好是从《荀子》入手。那时候《荀子新注》还没有出来,我就去琉璃厂,十块钱买了王先谦的《荀子集解》,线装书,已经没有函套了。买回来后,按照张先生的建议,拿红蓝铅笔一边圈点一边看,同时参看郝懿行的《荀子补注》。第一学期除了上课,我就看《荀子》,细细地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