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地瓜窖子/

随着时代发展,不少老建筑因无法发挥原有作用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其中,有的直接被荒废而被弃之,有的面临拆旧建新式的再生,也有的由于带有特殊历史记忆而留作他用。

在威海的大小村落中,还存有这样一类老建筑:窖门似古城墙,上方刻有五角星,墙体印着依稀可见的时代标语……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作为“学大寨”的典型,胶东地区在这场运动中兴修了各种利农工程。地瓜窖子,作为一种用在寒冷季节储藏来年所需地瓜种的“保险库”,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向阳山坡是建地瓜窖子的首选之地,利用地势之便,向里开挖成洞,便成为一处优良的地瓜种过冬场所。

地瓜窖子一般是砖体结构,起拱构造,大门脸儿,门上方大多都有一个闪光的红五星或红旗,有的还印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走进其中,内部构造清晰可见。一进门,是一条可容两人并排走路的长过道,尽头是冬天用来给地瓜加热保温的锅灶和土炕,两边是对门洞穴,洞穴墙壁上标明生产队番号。

每个队有一处洞穴,一处洞穴可容纳几千斤地瓜种,上面还留有透气的窗户。

在地瓜窖子没有修建之前,地瓜种是分散存放在各家各户。这样既不利于统一管理,还出现了很多地瓜得黑斑病的情况,地瓜产量大大降低。

有了地瓜窖子后,村民再也不用为储藏地瓜种的事情发愁了。每年,秋地瓜收获后,便集中收藏到地瓜窖里,春地瓜则分给了各家各户留做冬天的口粮。

地瓜很娇贵,难储存、易腐烂、喜暖不喜凉,但也要防止温度太高了烧窖。所以,地瓜进窖后,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进窖初期要敞开窖口通风散热,小雪半封窖口,大雪全封窖口防寒保暖,立春后根据回暖情况适当敞口。

“一季地瓜半年粮”,那时的年月,一日三餐似乎都离不开地瓜。有了地瓜窖子,一冬一春就有了温饱与温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农耕技术的发展,曾经风光一时的地瓜窖子早已沉寂多年,但它仍坚固而真实地记录了大集体时代的那段日子。如今,在威海的渠隔村、蒋家庄、马埠村等村落,我们仍可以看到它曾经的样子。

说说看,你们村的地瓜窖子,还在吗?

掌上威海微信公众号送福利啦~

上周幸运粉丝名单!

(4月4日-4月10日)

奖品:印象威海明信片1套

是锋,不是峰

无为老农

心清如镜梅

*中奖粉丝请于下方留言处留下联系方式

本周福利:

《诗和远方》1本

参与方式:

1.在本周任一文章下方点击“赞”“在看”并留言,即有机会获取福利。

2.“留言”获得越多,获赠机会越大。

注意事项:

1.每周发放3份。

2.获奖名单将于下周一公布,请保留好点赞、在看、留言截图,届时小编将回复您领奖方式。

3.每人限领一份,赶紧参与哦~

监制: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岚

策划/复审:孙美玲

图片/视频:刘彬

文字/编辑:周宗玥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侵权必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