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馆藏的一对光绪五彩碗。

清光绪五彩人物纹碗(正德年制款)

观复博物馆 藏


(资料图片)

此碗以五彩绘就,有清一朝五彩在康熙朝极为流行,由于康熙晚期五彩逐渐演化出粉彩这一品种,故而雍正之后出现粉彩潮流。直至光绪朝五彩出现回光返照局面,其用彩与神韵虽较之康熙五彩稍弱,但仍不乏精品问世。此碗即为其一。

碗外壁绘画题材为脍炙人口的“东山报捷”图。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淝水之战。

清光绪五彩人物纹碗(正德年制款)

观复博物馆 藏

话说公元357年苻坚弑君夺位,成为前秦第三位皇帝。在此后他相继灭掉前燕、前仇池国等国,基本统一北方后,苻坚开始进攻东晋。公元383年,苻坚以百万大军发动对东晋的全面进攻。《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便是“投鞭断流”成语的来历。可见人数之众,以及苻坚对这场战争必胜的信心。

清光绪五彩人物纹碗(正德年制款)

观复博物馆 藏

眼看大军兵临城下,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内人心惶惶。此时东晋派谢安为大都督,两军于淝水展开决战,最终谢安仅以七万兵马便大败苻坚百万大军,一战成名。

清光绪五彩人物纹碗(局部)(正德年制款)

观复博物馆 藏

然而观此对碗,外壁所描绘的不是激烈的厮杀场面,而是前方战争胜利时,士兵来送捷报,谢安看过之后仍然淡定的和朋友下棋的场景。看着谢安如此不语,下棋的朋友都坐不住了,问他何事,谢安只是淡淡地说道:“小儿辈已打败敌寇。”然后继续下棋。直到客人走后,谢安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屋内跳起来,连屐齿折断也没发觉,这就是“谢安折屐”的典故。

明清两朝瓷器不单单承担实用价值,更兼具审美与文学价值。尤其受明代版画影响,众多经典的戏曲演义被工匠们转绘在瓷器上,不但丰富了瓷器的纹饰题材,更是人们汲取文学营养,甚至以文学内容寄托内心想法的载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