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楚之湖曰洞庭,


(资料图)

吴之山亦曰洞庭,

其以相埒耶?

将地脉相通耶?

吴越春秋千古事

文:悠然居

最近,有洞庭东山莫厘峰文学社穆奇先生在小圈内发问:

湖南洞庭湖与姑苏洞庭东西山有关联吗?

查百度,答曰:没关联!

但就这疑问,筆者答:有关联!

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早在北魏晚期的郦道元著的《水经注》里有:“洞庭湖中有君山,山有石穴,潜通吳之包山(指洞庭西山)。”

“吴越春秋”乃是钱绍武先生的墨迹

南宋时范成大著的《吴郡志》中不仅有同样的明确表述,还有对柳毅井的表述:

而洞庭东山席家湖滩距太湖二百米处亦有一口有明代宰相大学士王鏊题款的“柳毅井”。此井圈苔痕班驳,古趣盎然,该井旱涝无盈枯,俯身可掬水,风摇水不浊,尝水甘又津因它身在桔林旁又名“桔井”,真正与岳阳君山的柳毅井是一对连袂井,共同传咏千年前书生柳毅为龙皇女传书信的故事,二井同通洞庭龙宫,绝非孤独偶然的事儿。

王鏊撰洞庭两山赋的起首是这样的:“楚之湖曰洞庭,吴之山亦曰洞庭,其以相埒耶?将地脉相通耶?”

郭景纯曰: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潜迖旁通,是未可知也。而吾洞庭实兼湖山之胜,始山特为幽人韵士之所栖,灵仙佛子之所宅……。”

清代程思乐亦有文曰:“楚有湖曰洞庭,吴之山亦曰洞庭。

洞庭东山志:”洞庭湖君山,有石穴,通吴之包山,故其名从同云。”

最可信的是,七十年代未,吴县文管会在东山岱松村刘姓“传径堂”(“传经堂”刘氏!原系苏州留园嘉靖年间主人刘恕后裔所有)内征集到两块太湖青石书条石,分别是明代宰相大学士王鏊撰并书写的“洞庭两山赋”,及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绘画石刻的“东西二山图”。现这两块珍寶移置在楊湾轩辕宫内附房的墙壁中。

文征明所绘东西二山图,还原了四百多年前的东西两座山均是四围尽是山的孤单的岛屿,而不是今日的半岛东山乡。

总之翻阅先哲圣贤的文献,都明确记载:湖南洞庭湖与太湖洞庭东,西山均石穴相通,地脉相连故同名云。

今晨,笔者与东山岱松外婆系刘氏的后裔金弘淳先生同去启园踏访了古迹柳毅井。金老师对柳毅井有较深度的认知,同时还是一位东山方言的研究者。

悠然居  今日叙事

壬寅(虎)年十一月初四 / 2022.11.27

推荐内容